líng

茯苓


拼音fú líng
注音ㄈㄨˊ ㄌ一ㄥˊ
词性名词

茯苓

词语解释

茯苓[ fú líng ]

⒈  中药【yào】名。别名【míng】云苓、白茯苓。寄【jì】生在松树根上的一种块状【zhuàng】菌,皮黑色,有皱纹,内部白色或粉【fěn】红色【sè】,包含松【sōng】根的叫茯神,都可入药【yào】。

tuckahoe; poris cocos;

引证解释

⒈  寄【jì】生在松树【shù】根上的菌类【lèi】植物,形状像【xiàng】甘【gān】薯,外皮黑褐色【sè】,里面白色或粉红色。中医用以【yǐ】入药,有利【lì】尿、镇静等作用。

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:“千年之松,下有茯苓。”
高诱 注:“茯苓,千岁松脂也。”
唐 贾岛【dǎo】 《赠牛山人》诗:“二十年【nián】中饵茯苓,致书半是 老君 经。”
明 焦竑 《焦氏笔乘·医方【fāng】》:“茯苓久服之,颜色悦【yuè】泽,能灭【miè】瘢【bān】痕。”
清【qīng】 陈【chén】维崧 《洞仙歌·题<采芝图>为顾卓侯赋》词【cí】:“戏【xì】劚茯【fú】苓归,封寄 轩辕【yuán】。”

国语辞典

茯苓[ fú líng ]

⒈  植物名。多孔蕈【xùn】科【kē】孔蕈【xùn】属。成【chéng】块状,形似甘?,大如【rú】拳,皮黑而【ér】皱,肉白微赤,寄生【shēng】于山【shān】林中腐朽【xiǔ】的松树根上,可【kě】用人工繁殖。多分布于我国北【běi】、中【zhōng】、南等地。采集后阴干【gàn】可入【rù】药,具有解热、安神等功效。也作「伏苓」、「伏【fú】灵」。

英语Wolfiporia extensa (a wood-decay fungus)​, fu ling, tuckahoe

德语Poria cocos Pilz (S)​, Goldkeule

法语Pachyme

分字解释


※ "茯苓"的意思解释、茯苓是什么意思由恒修居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香体露:蕴含【hán】水解的珍珠、白茯苓【líng】精【jīng】华【huá】、VE、Vc、胶原【yuán】蛋白、霍【huò】霍巴油等多元活性,营养滋【zī】润【rùn】、美白、滑爽舒适。

2.大【dà】雪【xuě】时节,防【fáng】寒保暖;晨【chén】喝热粥,梳理脾胃;搓搓【cuō】手心,血液循环;按摩鼻翼,病菌不【bú】染;午【wǔ】晒太【tài】阳,浑身【shēn】舒坦;茯苓大枣,温补当先;远离暖【nuǎn】壶【hú】,调养自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