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辨菽麦的成语故事


不辨菽麦

拼音bù biàn shū mài

基本解释辨:分清;菽:豆类。分不清豆子和麦子。形容【róng】愚昧【mèi】无【wú】知【zhī】;或指缺乏实际生【shēng】产【chǎn】知识。

出处先秦【qín】 左丘明【míng】《左【zuǒ】传 成【chéng】公【gōng】十八年》:“周子有兄而无慧,不能辨菽麦。”杜【dù】预【yù】注:“菽,大豆也。豆麦殊形易别,故以为痴者之候【hòu】。”


不辨菽麦的典故

公【gōng】元573年周历正月【yuè】初五,晋国的栾书【shū】、中行【háng】偃派程【chéng】滑杀死【sǐ】了晋厉公,葬在翼【yì】地的东门【mén】外边。随后,士鲂等人在【zài】京师【shī】迎按年仅14岁的周子为【wéi】国【guó】君。当【dāng】时,晋国的一些贵族为【wéi】了自己【jǐ】把持朝政,很愿意事奉这位【wèi】14岁的小国君【jun1】,并且夸周子如何【hé】能干,如何聪明。周子有个哥【gē】哥,本应立为国【guó】君,但晋贵【guì】族们说:周子的【de】哥哥是个白痴,连什【shí】么【me】是豆子,什么是麦子【zǐ】都分不清,不能立为国【guó】君。

别看这【zhè】位周子【zǐ】才14岁,还【hái】真有些小才能【néng】。一即位,他就对【duì】大夫们说:“我开始的愿望并没有到这个地步【bù】,现【xiàn】在【zài】虽然到了,这全【quán】是【shì】上【shàng】天的意志。人们要求有国君,是为了让他发布【bù】命令【lìng】。立【lì】了以【yǐ】后不听他的号令,那立他干什么【me】?你【nǐ】们几位用得着我才立我【wǒ】为【wéi】君,恭敬【jìng】而听从【cóng】国君,这是神灵【líng】所保佑的。”大夫们听了,回答说:“这正是【shì】下臣【chén】们的愿望,岂敢不唯命【mìng】是听!”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不辨菽麦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 《乐【lè】府诗集【jí】·长歌【gē】行》:“百川东到海,何时复【fù】西归。少壮不努力【lì】,老【lǎo】大徒伤悲。”
正身明法 《晋书 元帝纪》:“二千石令长当袛奉旧宪,正身明法【fǎ】,抑【yì】齐豪强,存【cún】恤孤【gū】独,隐实户【hù】口,劝课农桑。”
视微知着
空口无凭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【xíng】记》第27回:“空口【kǒu】无凭的话,门生也不敢朝【cháo】着【zhe】老师来说【shuō】。”
废书而叹 《史记·孟子荀卿【qīng】列传》:“太史【shǐ】公【gōng】曰:余【yú】读《孟子》书,至梁【liáng】惠王问‘何以【yǐ】利吾国’,未尝不废书而叹也。”
学而不厌 先秦 孔【kǒng】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默而【ér】识【shí】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何有【yǒu】于我哉?”
反治其身
冠绝一时 《晋书·刘聪载记》:“十王习击刺,猿臂善射【shè】,弯【wān】弓三百【bǎi】斤,膂力骁捷,冠绝【jué】一【yī】时。”
安眉带眼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8回:“你也是安眉带【dài】眼的人,直【zhí】须要我开口说。”
逆来顺受 宋 无名氏《张协状元》戏文第12出:“逆来顺受,须有通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