缓兵之计的成语故事


缓兵之计

拼音huǎn bīng zhī jì

基本解释缓:延缓。指作战时延缓对方进兵的计【jì】策。借指使事【shì】态暂时缓和同时【shí】积极【jí】设法应【yīng】付的策【cè】略。

出处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99回:“孔明【míng】用缓兵之计,渐退汉中【zhōng】,都【dōu】督【dū】何故怀疑,不早追之?”


缓兵之计的典故

三国时期,孔明与司马懿在祁山作战。蜀军消灭【miè】了魏【wèi】军大将郭淮、孙礼,占领了武都【dōu】、阳平。张郃、戴陵【líng】等率军前去救援,被【bèi】孔明打【dǎ】败。双方对【duì】峙了【le】半月。孔明见司【sī】马懿【yì】不敢出战【zhàn】,用撤军的【de】缓兵之计,诱使司马懿驱兵追赶,司马懿中计大败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缓兵之计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一寸丹心 宋 杨万里《诚斋集 卷【juàn】十二【èr】 新除广东常平之节感恩书怀【huái】》诗:“向来百炼今【jīn】绕【rào】指,一寸丹心白日明【míng】。”
径情直遂 《歇【xiē】冠【guàn】子【zǐ】 著希【xī】》:“夫【fū】义,节【jiē】欲而治,礼,反情而【ér】辨者也。故君子径情而行也。”
力所能及 唐 裴铏《传奇 韦自东【dōng】》:“殿【diàn】于宏【hóng】壮,林泉【quán】甚佳,盖唐开【kāi】元中【zhōng】万回【huí】师弟子之所建也;似驱役鬼工,非人力【lì】所能及。”
命中注定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这是我命中注定,该做他家的女婿。”
骨肉离散 《诗【shī】经 唐风 杕杜序》:“《杕杜》,刺时也。君不能亲【qīn】其宗族,骨肉离【lí】散【sàn】,独居而无兄弟,将为【wéi】沃所并尔。”
漏洞百出 姚雪垠《<歧路灯>序》:“我们从【cóng】《歧路灯【dēng】》中感【gǎn】到亲切的【de】部【bù】分【fèn】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,而【ér】是各种【zhǒng】世俗人物,同时也看出来【lái】封建【jiàn】礼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。”
鼻青脸肿 清 石【shí】玉昆【kūn】《三侠五【wǔ】义【yì】》第44回:“这恶【è】贼原想着是个暗【àn】算,趁着军官【guān】作下揖去,不能防备,这【zhè】一脚定然鼻青脸肿。”
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嗟呼,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?”
祸国误民 邓小平《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【shàng】的迫【pò】切任务》:“精【jīng】神污染的危害【hài】很【hěn】大,足以祸国【guó】误民。”
拔茅连茹 《周易【yì】 泰》:“拔【bá】茅茹【rú】,以其汇。”王弼注:“茅之为【wéi】物,拔其根而相牵【qiān】引者也。茹【rú】,相牵引之貌也。”